
锚定海洋强国战略目标,聚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命题,临近广东海洋大学九十华诞山东股票配资公司,南海之滨的湛江洋溢着学术与校庆交织的热烈氛围。11月21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广东海洋大学、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广东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广东省科协工程科技院士大讲堂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湛江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行业顶尖专家、政府领导及各界同仁以“向新而行、向海图强”为主旨,围绕海洋AI赋能、海洋食品产业、深海科学探索、近海动力过程等前沿方向展开深度研讨,为我国海洋科技突破与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校地协同筑根基 锚定国家战略谋发展
在开幕式上,广东海洋大学党委书记杨洲致辞表示,作为中国海洋高等教育重镇,广东海洋大学九十年风雨兼程、春华秋实,始终与民族复兴同向、与海洋强国同行,秉承“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海大精神,“因海而生,向海图强”,形成了以海洋、水产和滨海农业为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格局。九十年来,学校始终践行“面向海洋、服务国家”的办学使命,心怀“国之大者”,立足广东、融湾向海、服务国家、放眼世界,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成为推动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也为南海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此次论坛是汇聚顶尖智慧、共商海洋强国建设大计的学术盛会,为广东海洋大学九十华诞献上了一份厚重的学术厚礼。
湛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何嘉旻在致辞中表示,湛江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南海生态屏障和海洋经济强市,近年来锚定“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目标,将海洋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2025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初步核算为623.31亿元。何嘉旻强调,此次论坛的举办恰逢其时,将为湛江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临港产业集群、推动滨海文旅融合提供强大智力支撑,湛江市委、湛江市政府将持续为校地合作与海洋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院士领航破难题 前沿科技点亮“智慧海洋”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顶尖科研力量的技术引领。在论坛核心报告环节,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从“智慧海洋”与“蓝色粮仓”两大维度带来了学术分享。
中国工程院院士、卫星海洋遥感专家潘德炉以“AI赋能海洋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海洋资源、海洋经济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并为发展海洋人工智能提出了深刻建议。作为我国海洋遥感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开创人之一,潘德炉院士突破性发展的海洋水色遥感科技为提升我国卫星空间信息获取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报告让现场听众直观感受了“太空视角”下智慧海洋的发展新图景。
▲潘德炉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专家朱蓓薇聚焦“海洋食品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深入解读海洋食品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路径。朱蓓薇院士在海珍品与淡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海洋功能食品研发领域实现多项“从0到1”的突破,她详细阐述了海洋食品产业从技术创新到规范化发展的完整路径,为蓝色经济筑牢产业根基提供了实践指引。
▲朱蓓薇院士
专家深耕拓维度 全链条探索海洋价值
在深海与近海研究专题报告中,两位行业顶尖专家分别聚焦“深海科学探索”与“近海动力过程”,展现我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全维度突破。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李超伦研究员以“深海进入 深海探测 深海开发——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为主题,介绍了我国在深海生态探索与资源开发领域的重大进展。李超伦的报告揭开了冷泉生态系统的神秘面纱,为“向深海要资源、向深海探未知”提供了关键技术路径。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魏泽勋研究员以“潮波:中国近海环境的调控者”为主题,深入剖析潮波对我国近海生态、灾害防控及产业发展的影响机制。魏泽勋深耕海洋动力学及数值模拟领域的研究成果,为近海环境保护、海洋工程建设、海洋灾害防控提供了科学支撑,彰显了近海作为海洋经济“前沿阵地”的重要价值。
凝聚共识启新程 续写海洋强国新篇章
在论坛闭幕式上,广东海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鲁义善作总结讲话。鲁义善指出,四位专家的报告覆盖“智慧海洋”“产业落地”“深海探索”“近海守护”全维度领域,既具前瞻战略视野,又有扎实科研实践,与学校办学使命深度契合,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勾勒出清晰路径。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校庆预热添彩,未来,广东海洋大学将继续以顶尖专家智慧为指引,在提升海洋新质生产力、推动蓝色产业升级的道路上笃定前行,为湛江乃至全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海大力量”。
本次论坛的举办凝聚了校地、学界、业界的发展共识。随着广东海洋大学九十华诞的临近,广东海洋大学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持续深化海洋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为海洋强国建设书写更加绚丽的蓝色篇章。
来源:广东海洋大学
展博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